美食博览介绍******
图:美食博览介绍
强强联手/杭港机场合作 打造调度“最强大脑”******
图:港生们参观杭州萧山国际机场指挥中心。/大公报实习记者曹逸琳摄
“车辆启动中,请注意。”伴随着工作人员在平板电脑上按下开始指令,两辆无人驾驶货物牵引车在杭州萧山国际机场T4机坪按照提前设定好的线路行驶,让一旁前来采访的港生们啧啧称奇。
据杭州机场无人驾驶牵引车项目负责人陆志杰介绍,杭州的无人驾驶技术参考了香港机场的经验,并在复杂路况定位方面进行了优化。“不仅如此,杭州机场还专门建造了无明显标志的环岛隧道训练模型,使系统能够适应复杂多变的路况。”陆志杰骄傲地说,应用以来,该系统实现了厘米级精准定位,并保持零误判率。“下一步,杭州萧山国际机场将逐渐增加无人车的货物负载,评估车辆载货的最佳状态与最高效率。预计在2026年初,无人车将会正式运行,每日可保障航班20架次以上。”
据介绍,2005年1月17日,在“香港.浙江周”开幕仪式上,杭州萧山国际机场与香港机场管理局合资项目成为153个签约项目的第一个。在此后的20年里,杭港两地机场双向奔赴、结伴同行,以开放之姿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成为推动浙港合作的开放因子,为区域经济发展持续注入蓬勃动力,铸就合作共赢典范。
值得一提的是,杭州机场的“最强大脑”联合指挥中心也是杭港两地机场的合作成果。2018年,杭州机场三期项目启动,同步开始研究规划新的运行指挥中心,此时国际领先的香港IAC(Integrated Airport Centre)成为项目的对标对象。
3日下午,港生们在机场工作人员的陪同下走进指挥中心,只见三块巨大的屏幕映入眼帘,上面实时显示着航班起降状态、调度次序以及机场各区域的监控等画面。屏幕前分布着不同功能的工作台,分别负责调度机场的各项工作,确保运营有序进行。
“以前我们看不到航站楼和场区地面交通的信息,现在接入了相关席位和信息系统,信息更全面、协调更便捷。同时,我们引入了杭州地铁席位,杭州机场高铁站建成运营后还规划了高铁席位,进一步适应交通枢纽发展。”杭州机场飞行区中心运控室主任指挥林晨涛形象地说,IAC好似一根“定海神针”,全方位提升了杭州机场的旅客服务质量与航班保障能力。
大公报记者俞昼 实习记者曹逸琳

专家解读/极端天气将更频密 宜早应对******
近日,全国各地遭受高温暴雨夹击。当华南华北西北遭遇超强大暴雨,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双双惨重,中部省市却被极端高温炙烤,川渝多地气温超过42℃,最高甚至达到44.2℃,一些地区或将面临旱涝急转的险情,而这样的极端气象情况似乎越来越常见。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呈现频发、广发、强发、并发的趋势,不断挑战人类的生存极限。而二者之间呈现怎样的关系,极端天气究竟由谁造成?
天气和气候主要的差别在于时间尺度,前者指短时间内的大气环流及其导致的现象,后者指较长时间的天气现象的平均态。专家表示,所处地理位置、大气环流变化、海陆分布、地形地势等共同作用,造就了世界各地不同类型的气候。笼罩在地球上空的各个高压、低压系统,不断移动、增强或减弱,带来了不同时间的阴晴雨雪天气。长时间尺度看,大气环流在一年四季中呈现一定规律,但如果出现异常,极端天气就有可能产生。
“气候变暖会加剧气候系统的不稳定,改变大尺度的大气环流形势,是造成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的重要背景。”国家气候中心主任巢清尘说。因此,气候变化并不直接导致极端天气的发生,但加强了其触发条件,可谓背后“看不见的手”。
随着气候变暖加剧,我国高温天气呈现出首发日期提前、发生频次增加、累计日数增多、影响范围变广、综合强度增强的特点。伴随着温度升高,大气中持水量增加,极端强降水发生的风险也在增大,并且这将成为我们长期面对的现实。巢清尘说,根据最新的气候模式结果分析,预计到2050年我国各类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将呈现发生更频繁、影响更广泛、极端性更凸显的趋势,极端高温、干旱、强降雨等事件趋多趋强。宜树立底线思维,早做应对。\大公报记者李紫妍
投资4000亿美元换降关税? 台官员疑探风声******
【大公报讯】据中通社报道:美国公告将台湾“对等关税”税率调整为20%后,在台湾社会持续掀起波澜。台经济主管部门负责人郭智辉与企业代表会谈时提问称,“假设必须加码对美投资4000亿美元,是希望当局去投资,还是由民间筹措?”
郭智辉4日到高雄主持传统产业业界座谈会,与精密机械、机车零部件、金属加工、塑橡胶等产业代表,研商关税变局及新台币汇率升值的应对之策。
与业者座谈时,郭智辉询问,如果要争取到和日韩一样15%的税率,那么日韩答应美国的所有条件,台湾方面也需要全部答应,包括开放农产品与工业产品,美国汽车、药品进口降至零关税。
“当局投资”或“民间筹措”
郭智辉接着表示,投资美国的价码可能要4000亿美元,并问业者希望当局投资美国还是从民间筹措资金。
尽管目前台美关税谈判进度不明,台当局领导人赖清德也以“保密”为由不愿透露,但值此关键时刻,此前已有报道指出,为争取更优惠税率,台湾计划向美国阿拉斯加州采购600万吨天然气,是台湾史上最大的天然气采购订单。因此郭智辉的相关说辞掀起轩然大波。
台经济主管部门4日晚间紧急发表声明称,郭智辉是以日韩投资美国来举例说明,如果要换取美国降低税率,台湾可能将面临与日韩相当的条件压力。这并不代表台当局已作出任何承诺。
台湾《联合报》质疑,台美关税谈了五轮,关于台湾该让什么、有能力投资美国多少?应该是由当局相关单位先模拟推算,并提出完整的方案,逐一与相关产业讨论,再做调整,据此向美方传达台湾社会的共识。现在不仅黑箱作业,官员还与企业随口广泛地交换意见,并不是真正的沟通,不仅有失专业也不负责任,更如同把美方压力强压在业界身上。台湾舆论近日普遍担忧,关税或仅是“前菜”,美方真正意图或指向技术转移,台湾的半导体产业全球供应链地位恐受冲击。
学子手记/学子做“勇士”尝辣 数秒变关公******
图:“2025范长江行动│香港传媒学子江西行”采访团成员体验辣椒文创产品。
萍乡饮食,无辣不欢。素日少食辣味的香港学子们来到“中国辣都”,怀着新奇、激动又有些忐忑的心情,品尝了辣椒和各种辣味食品。
萍乡辣椒科研基地里,一场别开生面的“辣度挑战”正热闹上演。深圳大学学生戴清莹堪称“勇士”,自告奋勇当起“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她捏着一根鲜红的辣椒,先把鼻尖凑过去轻轻嗅了嗅,眼睛一亮:“还挺香的。”在周围同学的加油声中,她小心翼翼地咬了一小口。
可这口辣椒刚在嘴里化开,戴清莹的表情就像被按了切换键——眉毛瞬间拧成“川”字,舌头不受控制地伸出来,嘴角还直冒“丝丝”的热气,那股子辣味仿佛长了脚,“噌”地一下从舌尖窜到头顶,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一旁的香港城市大学学生林浩星看得心痒,拿起一个辣椒“生猛”地咬下一大口,在众人期待的目光里,还故作淡定地点评:“还可以,不算很辣。”说着“咔嚓咔嚓”又两口,手里的辣椒就只剩个光秃秃的梗。
后劲猛 从食道滚烫到胃里
谁料几秒过后,萍乡辣椒的“后劲儿”突然发难,林浩星的脸颊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泛起红晕,像被施了魔法似的,从耳根红到了脖子。他强装镇定的样子配上这“红扑扑”的脸蛋,活像个刚偷喝了酒的孩子,惹得基地里笑声此起彼伏,连空气里都飘着几分辣味与欢乐交织的奇妙气息。
除了“啃辣椒”之外,在安源辣椒智慧种植基地,学子们还挑战了辣片、香辣萝卜丁等辣味食品。尽管工作人员朱虹说,拿给我们的都已经是辣度比较温和的产品了,但大家尝完后还是纷纷奔向了矿泉水。学子们表示,辣味似乎是有欺骗性的,刚入口时觉得“不过如此”,让自己对萍乡辣的驾驭能力有了不切实际的判断,然而数秒后,它就变成“花炮”在喉咙炸开,或是一路从食道滚烫到胃里。
在“中国辣都萍乡辣红安源”展示展销中心,辣椒又化作了创意无限的美味精灵。试吃区前,学子们望着“辣椒冰激凌”,眼神里满是好奇与犹豫,最终还是鼓起勇气拿起小勺。这道奇特的甜点,鹹鲜微辣的红油与奶香浓郁的雪糕在碗中相遇,乍一看确实透着几分“违和感”,活像道脑洞大开的“黑暗料理”。可当第一口送进嘴里,味蕾瞬间被奇妙的滋味包裹——辣椒的辛香与雪糕的甜润碰撞出意想不到的火花,竟有种特别的香甜在舌尖蔓延。“嘶哈——这后劲,过瘾!”有人一边吸着气,一边忍不住啧啧称奇,那又爱又“怕”的模样惹得周围人笑意盈盈。\大公报实习记者宋安昕、王潇彤、周盈吟
专家解读/极端天气将更频密 宜早应对******
近日,全国各地遭受高温暴雨夹击。当华南华北西北遭遇超强大暴雨,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双双惨重,中部省市却被极端高温炙烤,川渝多地气温超过42℃,最高甚至达到44.2℃,一些地区或将面临旱涝急转的险情,而这样的极端气象情况似乎越来越常见。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呈现频发、广发、强发、并发的趋势,不断挑战人类的生存极限。而二者之间呈现怎样的关系,极端天气究竟由谁造成?
天气和气候主要的差别在于时间尺度,前者指短时间内的大气环流及其导致的现象,后者指较长时间的天气现象的平均态。专家表示,所处地理位置、大气环流变化、海陆分布、地形地势等共同作用,造就了世界各地不同类型的气候。笼罩在地球上空的各个高压、低压系统,不断移动、增强或减弱,带来了不同时间的阴晴雨雪天气。长时间尺度看,大气环流在一年四季中呈现一定规律,但如果出现异常,极端天气就有可能产生。
“气候变暖会加剧气候系统的不稳定,改变大尺度的大气环流形势,是造成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的重要背景。”国家气候中心主任巢清尘说。因此,气候变化并不直接导致极端天气的发生,但加强了其触发条件,可谓背后“看不见的手”。
随着气候变暖加剧,我国高温天气呈现出首发日期提前、发生频次增加、累计日数增多、影响范围变广、综合强度增强的特点。伴随着温度升高,大气中持水量增加,极端强降水发生的风险也在增大,并且这将成为我们长期面对的现实。巢清尘说,根据最新的气候模式结果分析,预计到2050年我国各类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将呈现发生更频繁、影响更广泛、极端性更凸显的趋势,极端高温、干旱、强降雨等事件趋多趋强。宜树立底线思维,早做应对。\大公报记者李紫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