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师亦友 带给学生安全感******
图:在甘肃兰州西北师范大学执教的台湾学者张继元给学生做指导。\大公报记者郭涛摄
“我觉得张继元老师有点像‘定海神针’,只要他站在那里,我就会觉得这个场域是安全的,我会愿意把自己的隐私或内心深处的故事讲给他听,张老师会‘稳稳接住我’,然后再把我安全地‘带回来’”。李春江是西北师范大学应用心理专业的研究生,张继元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平时很少有机会见到台湾的同学或老师,所以我一开始对张老师是很好奇的”。
李春江表示,张继元主张的心理学流派中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人的尊严、价值、创造力和自我实现,尊重每个人作为“人”的价值,不会用“成绩”去进行奖惩。张继元经常会问学生们“你是怎么想的”“你想怎么做”,尊重学生的想法,更多的是引导他们说出困惑,再陪同学生一起寻求解决的办法或疏导情绪。
在学校里,张继元是学生们眼中的“定海神针”,在生活中他则是学生们的好朋友。在课下,他常与学生们一起爬山,吃饭,玩密室和剧本杀。
李春江说,“张老师生活中更像是我们的同辈,很亲切,我们可以自由地和他开玩笑。”
焦点追踪/深圳现“跑楼小孩” 代送外卖惹热议******
“要不要代送,要不要代送?”七八月的深圳华强北商圈,每逢中午时分外卖骑手繁忙往来之际,都有一群孩子在街口往来揽接送餐上楼的“代送服务”。
马克笔、便签纸,以及一张挂在胸前的纸质二维码,便是“跑楼小孩”的标配。这群年龄8岁至16岁的“跑楼小孩”活跃在华强北楼宇间,为外卖骑手代送“最后100米”,每单收取1至2元(人民币,下同)代送费,家长也乐见子女得到锻炼。但网上也有声音质疑,万一孩子或外卖发生意外应由谁负责,甚至认为有童工雇用之嫌。\大公报记者 石华、李望贤
在深圳华强北商圈,众多电子商城内密布着大量商铺档口,由于地形复杂,许多电梯分区运行,繁忙时期需排长队,不熟路的外卖骑手容易因为迷路而送餐超时,于是衍生了帮外卖骑手完成送餐最后100米的“代送服务”。过往,“代送服务”者主要是一些熟悉地形的大妈们。近来暑假期间,许多中小学生加入了“代送服务”的队伍中,在网上引发关注。
孩子熟悉楼栋 不担心安全问题
4日上午11时,虽然深圳下起了暴雨,但仍有孩子打着雨伞等待生意,包括今年六年级的小林和弟弟。小林是第一批开始在华强北代送外卖的孩子之一,她的父亲在附近商城上班。她表示,只是想做点社会实践,攒点零花钱。每天上午10点到下午5点,大约送10多单,4天赚了124块钱。
“2期,2期。”中午11点多,站在外卖骑手聚集的路口,小林吆喝着附近楼栋的简称。很快小林就接到了一名骑手的外卖,确认地址并收款后,立刻开始代送,约5分钟后送抵客户手中。“这一单的位置不是很熟悉,沿途问了两次附近的人,转了两圈才找到。”
相比于职业代送的大人们手上满满当当将近十个外卖袋,小林说,小孩接单一般每次只送一单,“我送了4天,还没有接过投诉,有时候遇到不太熟悉的地址,会跟弟弟商量,如果弟弟熟悉就让他代送。”
“这边也可以接单,有时我还会碰到同学。”眼看路口没有骑手到来,小林又迅速地绕着商场外围往前,打算走回刚才接单的路口。小林说,因为爸爸在商城上班多年,自己对楼栋相对熟悉,路上经常还会碰到爸爸的朋友,因此不担心安全问题。
日收可近百元 “烧烤安排上了”
据多名“跑楼小孩”反映,他们平均3-5分钟送一单,每天收入从20元-80元不等。
记者了解到,多数孩子与小林一样,赚取的代送费成为自行支配的零花钱。在社交媒体上,记者见到有家长晒出孩子的“创业日记”──“平均每天挣60元,今天加个班挣80”、“干了快半个月,和同学一起,每天赚20元左右,雪糕、烧烤安排上了。”
有孩子在网上看到相关视频,主动前来加入“代送”大军,也有家长带孩子来体验生活。小罗的妈妈在看到华强北“跑楼小孩”的短视频后,觉得这个模式很不错。4日一大早,母女二人冒着大雨从罗湖赶到华强北体验,目标是送满10个外卖。
“第一单的时候妈妈陪我一起送,后边都是我自己一个人,不知道该怎么走时我就问一下路人。不到12点半,10个外卖目标已经完成啦。”小罗说完,拎着最后一盒外卖转身钻进商场中。

台拟耗资千亿购美国600万吨天然气******
【大公报讯】据中通社报道:美国将以新税率征收对等关税,为争取更优惠税率,台湾计划向美国阿拉斯加采购600万吨天然气,为历来最大规模天然气采购订单,阿拉斯加预计2030年开始出口。
今年4月,在美国公布对等关税政策后,台湾当局领导人赖清德称,对美国提高采购包括天然气、石油等必要能源,是台美关税谈判重点。
台媒4日报道,阿拉斯加州州长邓利维近期指,台湾计划向阿拉斯加采购天然气600万吨订单,是“液化天然气销售与采购史上最大的一笔”,预计2030年开始出口。
自阿拉斯加进口的天然气,将从北太平洋直接运往台湾,不需同向其他国家采购时经过霍尔木兹海峡或马六甲海峡,地缘政治风险较低。
邓利维未透露台湾订单的具体执行时间或金额,有专家认为,台湾从美国采购天然气的金额将从8.3亿美元增加至36亿美元(约新台币1080亿元)。
阿拉斯加北坡地区拥有大量天然气田,在美国总统特朗普“释放能源潜力”路线,以及“对等关税”政策影响下,采购阿拉斯加天然气成为各经济体争取优惠税率的方式之一。
学子手记/学子做“勇士”尝辣 数秒变关公******
图:“2025范长江行动│香港传媒学子江西行”采访团成员体验辣椒文创产品。
萍乡饮食,无辣不欢。素日少食辣味的香港学子们来到“中国辣都”,怀着新奇、激动又有些忐忑的心情,品尝了辣椒和各种辣味食品。
萍乡辣椒科研基地里,一场别开生面的“辣度挑战”正热闹上演。深圳大学学生戴清莹堪称“勇士”,自告奋勇当起“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她捏着一根鲜红的辣椒,先把鼻尖凑过去轻轻嗅了嗅,眼睛一亮:“还挺香的。”在周围同学的加油声中,她小心翼翼地咬了一小口。
可这口辣椒刚在嘴里化开,戴清莹的表情就像被按了切换键——眉毛瞬间拧成“川”字,舌头不受控制地伸出来,嘴角还直冒“丝丝”的热气,那股子辣味仿佛长了脚,“噌”地一下从舌尖窜到头顶,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一旁的香港城市大学学生林浩星看得心痒,拿起一个辣椒“生猛”地咬下一大口,在众人期待的目光里,还故作淡定地点评:“还可以,不算很辣。”说着“咔嚓咔嚓”又两口,手里的辣椒就只剩个光秃秃的梗。
后劲猛 从食道滚烫到胃里
谁料几秒过后,萍乡辣椒的“后劲儿”突然发难,林浩星的脸颊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泛起红晕,像被施了魔法似的,从耳根红到了脖子。他强装镇定的样子配上这“红扑扑”的脸蛋,活像个刚偷喝了酒的孩子,惹得基地里笑声此起彼伏,连空气里都飘着几分辣味与欢乐交织的奇妙气息。
除了“啃辣椒”之外,在安源辣椒智慧种植基地,学子们还挑战了辣片、香辣萝卜丁等辣味食品。尽管工作人员朱虹说,拿给我们的都已经是辣度比较温和的产品了,但大家尝完后还是纷纷奔向了矿泉水。学子们表示,辣味似乎是有欺骗性的,刚入口时觉得“不过如此”,让自己对萍乡辣的驾驭能力有了不切实际的判断,然而数秒后,它就变成“花炮”在喉咙炸开,或是一路从食道滚烫到胃里。
在“中国辣都萍乡辣红安源”展示展销中心,辣椒又化作了创意无限的美味精灵。试吃区前,学子们望着“辣椒冰激凌”,眼神里满是好奇与犹豫,最终还是鼓起勇气拿起小勺。这道奇特的甜点,鹹鲜微辣的红油与奶香浓郁的雪糕在碗中相遇,乍一看确实透着几分“违和感”,活像道脑洞大开的“黑暗料理”。可当第一口送进嘴里,味蕾瞬间被奇妙的滋味包裹——辣椒的辛香与雪糕的甜润碰撞出意想不到的火花,竟有种特别的香甜在舌尖蔓延。“嘶哈——这后劲,过瘾!”有人一边吸着气,一边忍不住啧啧称奇,那又爱又“怕”的模样惹得周围人笑意盈盈。\大公报实习记者宋安昕、王潇彤、周盈吟
族谱电子化 “掌中有谱”助台胞寻根******
图:福建海峡两岸家风家谱研究中心负责人江艺平(右)演示KFA手机族谱查询系统。
“输入姓名,几秒钟就能在数万条纪录里找到家族脉络,还能查清两岸宗亲的辈分关系。”福建海峡两岸家风家谱研究中心负责人江艺平一边演示KFA手机族谱查询系统,一边向大公报记者介绍。只见他在系统江氏谱系中输入“林宣”与“彦震”,屏幕瞬间呈现两人的家族树:15世先祖江伯泉的后裔分别在大陆与台湾繁衍,在大陆的25世江林宣与在台湾的27世江彦震为叔公与侄孙关系。
这套由海峡两岸家风家谱研究中心自主研发的系统,目前已收录300多个姓氏、44765个分支谱、500多万条纪录,让两岸同胞通过手机就能“掌中有谱”,轻松追溯根脉。\大公报记者 蒋煌基泉州报道(文、图)
“闽台寻根溯源服务交流中心”日前在福建泉州的中国闽台缘博物馆正式揭牌落成,“回首家山──闽台寻根文化展”同步开幕。该中心隶属于闽台缘博物馆文献信息中心,面积690平方米,集展示、收藏、研究、服务、交流功能于一体,设有“回首家山”文化展展示区、收藏区、查询区、交流区、操作区。其中,收藏区按姓氏拼音顺序分类上架馆藏族谱,查询区引入KFA系统提供数字化查询服务,操作区则通过高清扫描仪对珍贵族谱进行数字化留存,为两岸寻根需求提供全方位支撑。
用手机随时随地查询族谱
走进“闽台寻根溯源服务交流中心”的收藏区,铁质的架子内,每层樟木隔板还散发?清幽香气,柜内整齐陈列?闽台缘博物馆自开馆以来收集的两岸纸质族谱。“这些樟木隔板,既能防潮防虫,又能长久保存族谱。”中国闽台缘博物馆文献信息中心副研究馆员范怡婷表示,库房内的族谱按姓氏大小分类,涵盖了台、闽、粤、湘等21个省市的174个姓氏,截至2025年6月已达2852部11021册。
对于因各种原因无法捐献的族谱,中心的操作区成为了“数字守护者”。工作人员通过高清扫描仪,将纸质族谱转化为电子文档,既保留了原始信息,又避免了珍贵史料的损耗。“有些族谱已有数百年历史,数字化不仅是保护,更是让这些‘沉默的历史’重新发光的过程。”范怡婷说。这种“发光”体现在KFA系统的应用中。今年6月10日,海峡两岸家风家谱研究中心向闽台缘博物馆捐赠了这套系统及8部15册族谱。研发部负责人邱盛樑表示,系统的优势在于“查询便捷、信息准确、高效修编”,能实现人机对话,让两岸同胞通过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查询族谱。正如江艺平演示中所展现的,无论是单人家族溯源,还是两岸宗亲关系比对,系统都能快速呈现结果,让“数百年前是一家”的事实清晰可辨。
“数字化寻根”便捷高效
“让台湾年轻人用手机查族谱认祖归宗,比我当年做‘两岸信使’时方便多了。”在闽台寻根溯源服务交流中心揭牌当日,参加活动的台胞田圻畅感慨寻根方式的时代变迁。在两岸尚未直接通邮的年代,他曾帮助700多个家庭传递书信、促成团圆,而如今,数字化技术让寻根之路变得便捷高效。“科技拉近了距离,但不变的是对根的眷恋。”田圻畅认为,让台湾年轻人通过族谱认识祖先、了解大陆,才能真正记住“家山何处”。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文献信息中心负责人庄小芳表示,80%的台胞祖籍地在福建,近三年台胞查询族谱的需求量增长了3倍,其中青年群体占比显著上升。为此,中心计划继续丰富族谱馆藏,推进福建省内谱牒资源整合,打造大数据库,并通过AI赋能提升寻根精准度。
“谱牒是两岸共同的心灵归属,数字化让这份归属更易触及。”庄小芳说,截至目前,博物馆已通过谱牒研究协助360多对两岸宗亲成功寻根,未来将努力突破闽台谱牒资源整合的瓶颈,让更多“根”的故事被看见、被延续。
深有感触/南京市民:国家强大 历史悲剧才不会重演******
图:《南京照相馆》取材于罗瑾、吴旋保存日军罪证影像的真实经历。
尽管天气炎热,南京毗卢寺的游客仍不在少数。其中一些游客是在得知罗瑾、吴旋曾在毗卢寺秘藏日军罪证相册后,专程前来寻访历史遗址和打卡。
“00后”大学生李念欣前几日刚和女友一起观看《南京照相馆》,5日也冒着酷暑来到毗卢寺。李念欣说,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铭记历史,但是不能盲目仇视日本和排外。他认为,爱国要以理性为主导,要看自己的行为“是不是真的会对国家对民族有利,是不是真的铭记历史,对未来有帮助。”
早在《南京照相馆》上映之前,南京市民俞老伯就听说过罗瑾和吴旋在毗卢寺秘藏日军罪证照片的故事。“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在日本人眼皮底下把这些照片保存下来,最终成为给日本战犯定罪的重要证据,真的是立了一件大功。”俞老伯说道,“南京大屠杀是南京历史上最大的伤疤,我们不能好了伤疤忘了疼,要永远牢记这段历史,尽自己的力量把国家建设得更加强大,才能让历史悲剧不再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