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德发表联合声明 美国2026年起将在德国部署远程武器****** 据路透社及美国白宫网站消息,当地时间7月10日,美、德双方在一份联合声明中表示,美国将于2026年开始,分阶段在德国部署远程火力。
消息称,作为长期规划的一部分,美国计划从2026年开始,在德国部署其多域特遣部队的远程火力能力。
据介绍,这些武器将包括SM-6导弹、“战斧”导弹,以及正在研发的高超音速武器,其射程将“远超”欧洲目前所部署的任何陆基火力系统。
中泰两军举行“突击****** 中泰“突击-2024”陆军联合训练15日上午在云南昆明开始。这是中泰两军第7次举行“突击”系列联合训练。
此次联训以联合反恐行动为课题,组织有人无人协同、特种爆破、直升机机降、联合搜剿等课目训练,旨在提升双方联合行动能力,为地区稳定注入更多积极因素。
开始仪式结束后,泰方参训官兵观摩了中方参训官兵刺杀操训练,并对中方轻武器、无人作战装备和侦观测器材等进行了操作体验。
据了解,中泰双方拟在联训期间开展侦察装备操作、有人无人协同作战等教学训练,还将一同前往国家反恐训练基地开展训练交流。本次联训持续至10月25日,两军参训官兵还将进行一系列文化交流活动,增进双方传统友谊。

俄罗斯首次通报摧毁美制MIM****** 据“今日俄罗斯”(RT)报道,当地时间23日,俄罗斯国防部首次通报在特别军事行动区域摧毁了美制MIM-23“霍克”防空导弹系统。
据俄新社介绍,MIM-23“霍克”是美国雷神公司开发的中程防空导弹系统。最早于1960年开始部署,此后进行了多次现代化改造。
俄国防部当天还表示,过去24小时中,乌克兰武装部队损失了千余名军事人员。俄防空系统击落了104架乌克兰无人机、一枚“圆点-U”导弹等。
国学大师楼宇烈:文化“走出去” 先要“走回来”******
楼宇烈先生接受专访。/记者杨帆摄
近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升温,国学成为“香饽饽”,中国文化“走出去”被津津乐道,北京大学哲学系和宗教学系教授楼宇烈对此始终保持着热肠冷眼。这位著名的国学大师近日在接受专访时表示,以人为本、强调自觉自律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不仅可以医治中国社会的道德滑坡,亦能为人类社会克服物质和科技异化提供药方。不过,他提醒国人,中国文化要想“走出去”,先要“走回来”, 中国人的文化主体意识现在仍未摆脱“失魂落魄”的状态,中国文化恢复自信依然任重而道远。
在接受采访时,楼宇烈一袭传统中式服装,讲话顿挫有致,声调温润饱满,手势收放舒展,一派从容裕如的儒者风范。深耕国学沃土超过半个世纪的他,今年已届84岁高龄,仍在为传统文化奔忙,著书开课讲学,乐此不疲。
谈及中国文化“走出去”,楼宇烈直言:“中国文化要想‘走出去’,必须先‘走回来’!”中国人首先要了解和认同自己的传统文化,而很多国人对传统文化理解模糊、片面,甚至妄自菲薄。
楼宇烈先生在挥毫泼墨。/资料图
不需迎合西方 彼此相互尊重
现在一些文化交流团出国,总是迎合别国的口味。楼宇烈认为,中国文化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如果加上太多西方的元素,人家反而不太认同。西方恰恰不需要迎合,他们期待的是地地道道的中国文化。
“事实上,世间没有完美的文化,必须承认文化的多样性”,楼宇烈指出,不同的地域环境生长着不同的文化,彼此要相互尊重,不要轻言其他文化是陋习。他说,“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分属自洽系统。它们之间的差异,从根本上讲是不同文化类型之间的差异,不应轻易判定对与错,高与低,进步与退步。”
回溯中国传统文化的百年沉浮,两种看法针锋相对,贯穿始终:一边认为中国文化是落后的,主张全盘西化;一边坚持中国文化主体性,不能随便抛弃。
楼宇烈先生与夫人(左一)品鉴书法。/资料图
继承中华传统 恢复文化自信
楼宇烈认为,从洋务运动到甲午战争,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从新文化运动到五四运动,中国人对国运衰微的反思检讨,从器物、制度推至文化层面,以西方近现代的文化特征和学科标准来衡量,中国传统文化“一无是处”,文化自信从此一蹶不振......中国传统文化在“文革”浩劫之后亦未得到应有重视。上世纪80年代,纪录片《河殇》鼓吹蓝色海洋文化,摈弃黄色文化,对中国文化的构建和发展带来新的困惑。
综观二十世纪,中国文化走的是一条以接纳西方文化为主的道路。楼宇烈将中国人现在的文化主体意识描述为四个字--“失魂落魄”。虽然国人逐渐关注这个问题,但他坦言,总体状况并未改观。
楼宇烈认为,中国经济的崛起令中西方之间的双重差异“水落石出”,发展阶段的时代性差异缩小,文化类型间的差异凸显,“现在到了必须纠正中国文化认知偏差的时候了”。
这位国学大师表示,“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者,我们首先要恢复文化的自信。我不太喜欢‘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表述,我更希望这样提:中华文化,世界共享!我们要把中国文化建设好,让世界享受到中国文化的魅力。”
楼宇烈先生在题词。/资料图
倡以人为本 助克服异化
“人类先后遭遇两次异化,中国传统文化过去曾经、未来仍可为人类摆脱困境发挥重要作用。”楼宇烈如是说。
在第一次异化中,人类通过构建造物主的世界,来管理自身的现实世界,协调人与万物的关系,规范人的内心和言行举止。比如西方走向中世纪,听从上帝的旨意,依赖于外来的神主宰人的世界。
西方神本论 依赖变枷锁
通达儒释道的楼宇烈认为,与西方文化相比,中国传统文化中没有一个外在神或者造物主,以人为本是中国文化最根本的精神。西方文化突出彼岸世界,而中国文化强调此岸世界。六祖《坛经》有言“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 佛教禅宗强调心即是佛,佛就在你心间,不是佛来度人,而是人自己度自己,自己觉悟了就是佛。中国的圣仙佛都是此岸世界,儒释道殊途同归,均倡导从人的自身做起。
楼宇烈先生用昆曲唱腔演唱马致远的《天净沙》。/资料图
西方进入近代,经过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人的理性获得了充分肯定,发挥了巨大能量。其间,中国传统文化经由西方传教士传回西方,推动西方摆脱神本文化的枷锁,高扬起人本文化的大旗。
而令楼宇烈遗憾的是,没有经历人类第一次异化的中国,近一百多年来,却跟随西方的步伐遭遇人类的第二次异化。随着人类理性的释放、科技的创新,人类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自视人可以主宰一切。人类用理性才智创造先进的科技,无限度地开发改造地球,逐渐异化为物质、机器、信息的奴隶。为了物质,为了资源,为了财富,人类之间不惜相互戕害残杀。
上世纪两次世界大战之后,西方社会对人类第二次异化开始反思。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自然环境的恶化,社会矛盾的加剧,西方世界掀起了两股潮流:一是向传统文化回归,一是向东方文化汲取智慧。
向万物学习 重自觉自律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楼宇烈引用《中庸》的名句指出,“中国传统文化讲求‘天人合一’、‘天人合德’。人类要向天地万物学习,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因势利导,而不是征服自然,随意改造主宰。”
“人类既不能做神的奴隶,也不能做物的婢女” ,楼教授说,人不能丢失掉主体性,人不能由假设出来的造物主来管理。同时,人不能随意改变万物自身的发展规律,造成人与生存环境严重的冲突。碰到问题时,人类应反躬自问,反身而诚,反求诸己。
因此,在这位国学大师看来,坚持以人为本,强调自觉自律,重视内心约束的中国传统文化,不仅有助于解决中国社会的道德滑坡问题,而且对整个人类社会反对自我异化具有现实意义。“如果中国能够重振以人为本的文化精神,那么对于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都将是一项重要贡献。”
港民俗文化 展传统魅力
楼宇烈曾多次到访香港。在他印象中,香港是一处东西方文化融合的所在:一方面作为曾经的殖民地,它宣扬西方文化;另一方面,它背靠祖国,承继传统文化。他说:“香港比较尊重中国本土文化这一面,我们以前讲得不够。”
楼宇烈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根植于香港的民俗文化中,让并行的西方文化不得不尊重,而且长期下去,可能会吸收融化西方文化,成为香港传统文化中的组成部分。这在客观上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原生力量和魅力。从这个角度讲,我们更应该树立中国文化自信。
谈及现在备受关注的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这位国学大师表示,“香港民众如果能在家门口领略伟大的传统文化,多好!”当然,这需要因缘和条件。他建议,“如果有的香港民众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那么内地可以到香港多办些展览。”
楼宇烈相信,“如能把上世纪70年代以来内地地下考古发掘出来的文物,一批一批拿到香港展览,哪怕一个月在香港办一次展,三年办36项展览,绰绰有余。香港民众一定会感受到我们传统文化的魅力。展览办多了,香港民众可能就会希望有个长期展览的地方,就像故宫文化博物院,来领略祖国的历史文化,那样就水到渠成了。”
【传统文化问与答】
记者:中国传统文化没有糟粕吗?
楼宇烈:今天看待传统文化问题,为什么总要找它的毛病呢?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应挖掘对今天有启发的东西,来指导解决问题,而不是一天到晚讨伐它不好的东西,一天到晚沉陷在罪恶感之中,让自己老是抬不起头来。
记者:中国传统文化能包治百病吗?
楼宇烈:其实不用包治百病,只要把根本的病因治好了,其他方面即使有问题,也不会很大。荀子说“君子治治,非治乱也”,《黄帝内经》提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中国传统文化不在于治标,强调自觉自律,却能治根本的病。
记者:中国文化未来发展如何兼收并蓄?
楼宇烈:中国文化可以借鉴吸收外来的文化,但前提是保持自身文化的主体意识,根植在传统基础之上。否则,就会生搬硬套,跟着别人走,以致迷失自我。
楼宇烈先生每周三携夫人到北京大学义务传习昆曲。图为师生合影。
【人物侧记】传授昆曲 由艺臻道
春寒乍暖,雪霁初晴。循着清扬的笛声,记者来到北京大学“老化学楼”二层,推开一间屋门,柔婉的唱腔带着温度扑面而来,十几人围坐在椭圆形桌旁,在楼教授的引领下,吟唱昆曲“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
先后担任“北京昆曲研习社”主委和名誉主委的楼教授,于2002年成立“北京大学京昆古琴研究所”,创办了“国艺苑”,传授昆曲、古琴等传统艺术。只要没有特殊情况,每周三下午,楼教授都会携夫人来到北京大学义务教昆曲。
是日乃寒假之后的第一堂昆曲课。从《牡丹亭·游园》、《玉簪记·琴挑》到《长生殿·惊变》,楼宇烈择曲选段,带着大家一唱三叹,在桌上打着节拍,手指轻拢慢捻,彷佛碰触的不是桌面,而是琴弦。
听课的人中,有楼教授带的研究生,有校外的昆曲爱好者,还有几位是慕名而来第一次上课。练唱间隙,一位旁听者推门进来,向楼教授打招呼说,“刚刚回京,从高铁站直接赶来,没听到笛声,还以为不开课了呢。”
大多数学生的面前都摆放着一套昆曲《谷音曲谱》。一位中年听课者告诉记者:“这些是楼老师编辑的。”她说,自己每周三都来这里跟楼教授学曲,现在已成昆曲迷,深感传统文化的魅力。
十余载倏然而过,从花甲到耄耋,楼教授心笃如初。在他看来,中国传统文化绝不只是书斋里的死学问,而要根植于寻常生活中。“以道统艺,由艺臻道”,中国传统艺术蕴涵着人文精神,中国人可通过艺术最终实现自我精神的提升。
楼宇烈先生开怀一刻。资料图
【人物名片】通达儒释道 84岁仍讲课
楼宇烈,浙江省嵊县人,1934年生于杭州。1960年自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现为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教授,北京大学宗教文化研究院名誉院长,北京大学国学研究院导师,北京大学京昆古琴研究所所长。兼任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成员,全国宗教学会顾问,中国社会科学院东方文化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佛教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孔子基金会理事,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等。
主要论著有《玄学与中国传统哲学》、《儒家修养论今说》、《中国儒学的历史演变与未来展望》、《佛学与近代中国哲学》、《王弼集校释》、《温故知新——中国哲学研究论文集》、《中国的品格》、《佛教与中国文化》、《十三堂国学课》等。
中国老挝两军将举行“友谊盾牌****** 据国防部官方微信消息,根据年度计划和中老双方共识,中国和老挝两国军队将于7月上中旬在老挝举行“友谊盾牌-2024”联合演习。
此系中老两军第二次举行该系列联演,有助于进一步深化中老两军战略互信与务实合作,为地区和平稳定注入正能量。
美国首款第六代轰炸机B****** 11月10日,美国B-21“突袭者”战略轰炸机进行了首次试飞。该机作为美国近30多年来研发的唯一一款新型隐身战略轰炸机,长期处于高度机密的状态。也正因如此,其一举一动始终受到外界的广泛关注,也引发了人们关于其战场运用、战略影响等一系列猜测。
美国首款第六代轰炸机
据悉,此次试飞任务是由美国空军测试中心和第412测试联队的两名飞行员执行,飞机从帕姆代尔空军基地的空军第42号工厂出发,飞往爱德华空军基地。试飞检验的性能包括轰炸机航程、打击能力和稳定性。下一步,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将完成另外5架B-21轰炸机的生产,与首架飞机一起共同组建试验机群,在爱德华空军基地完成各项测试。
出于保密的原因,美军对B-21轰炸机的消息很少透露,只是在近年来该机研制的尾声才逐步揭开其神秘面纱。2020年1月,美国空军与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共同公布了B-21“突袭者”轰炸机的外观概念图。去年12月,B-21终于在加利福尼亚州帕姆代尔空军基地的空军第42号工厂首次正式公开亮相,人们才看到飞机的真实面貌。
在技术性能方面,B-21轰炸机采用飞翼气动布局,具备全向全频谱隐身能力。该机机组乘员两人,机身宽45.72米,空重约32吨,配备两台涡扇发动机,最大起飞重量约82吨,最大飞行高度1.8万米,最大航程8000公里,且具备空中受油能力。该机的外形尺寸小于美军现役B-2“幽灵”隐身战略轰炸机,但完全继承了B-2隐身轰炸机低可探测性的总体设计,因此也被人称为B-2的“缩小版”。
在生产制造方面,B-21轰炸机由美国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研发制造,在全美国有40个州将近400余家公司为其提供零配件,整个研制、生产的总费用将超过320亿美元,其生产、维护成本与B-2相比大大降低,每架轰炸机的采购成本约7亿美元。这从根本上避免了B-2轰炸机生产、维护成本过高导致无法批量生产制造,且不能在海外基地部署的缺陷。
在携带弹药方面,B-21轰炸机主弹仓内可携带约9吨弹药,可搭载美国空军现役多型制导或非制导机载常规弹药与核弹药,未来还可搭载LRSO远程防区外空射核巡航导弹、AGM-183A空射高超声速导弹等新一代机载弹药,从而使其具备核常兼备的打击能力。
在电子信息方面,B-21轰炸机具有很强的侦察监视、电子攻击和数据共享能力,在战场上可以充当一个通信和数据链节点。对此,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曾公开表示,B-21“可以处理从收集情报到战斗管理的任何事情”。不仅如此,该机还具备指挥控制无人机的能力,可在作战区域内指挥多架无人机攻击大范围内的多个目标。
按照美国空军发言人斯特凡内克的说法,B-21轰炸机是“增强长期、远程、穿透打击军事潜力的关键一步,用于遏制针对美国及其盟友、伙伴的侵略和战略打击。”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也对外宣称,由于可以与其他飞机协同,适用新武器,B-21轰炸机属于第六代轰炸机,是“美国空军未来的基础”。
根据美国空军披露的消息,B-21轰炸机将在2026年-2027年正式服役,在2027年投入战斗值班,最终的采购量将达到200架左右。在2040年前,该机将完全取代B-1B“枪骑兵”、B-2“幽灵”两型美军现役战略轰炸机和B-52这一服役时间最长的战略轰炸机。对于首批飞机具体的部署地点,美国《空军与太空军》杂志称,第一批投入使用的B-21轰炸机将部署在南达科他州埃尔斯沃斯空军基地,维护工作将在俄克拉荷马州廷克空军基地进行。
美核打击力量的重要支柱
美军对于B-21“突袭者”轰炸机的作战运用有着非常明确的考量。美国空军将B-21轰炸机定位为未来轰炸机部队的骨干和空中远程打击编队的核心,凸显了“突袭者”承担纵深打击作战重任的运用特点。
在打击模式上,B-21轰炸机兼具临空和防区外打击双重打击任务。美军设想,B-21轰炸机将与F-22、F-35两型隐身战斗机组成“全球打击特遣部队”,可在24小时内机动至全球任何一个地点,对作战对手重要指挥、预警、通信与防空等节点目标实施“斩首”打击。
作为美国空军新一代主力空中作战平台,B-21轰炸机将成为美军“穿透性制空”作战概念的重要支撑作战力量。所谓“穿透”是指突破对方的防空体系,在距离目标较近的空域实施精确打击。在这一作战概念中,B-21轰炸机将凭借自身强大的隐身性能和突防能力,突入对手纵深区域,对各类重要目标进行精确打击。
在打击手段上,B-21轰炸机具备常规打击与核打击两种打击手段类型。由于内置大型灵活的有效载荷舱,其可以携带B-61Mod12型战术核弹头和其他多型核弹头巡航导弹。因此,B-21轰炸机在未来取代目前在役三型战略轰炸机之后,将成为美国“三位一体”核打击力量的重要支柱之一。
在打击方式上,B-21轰炸机兼容了有人、有人/无人协同两种作战模式。除了与有人隐身战斗机编队突击、自己单独突击的有人操纵作战运用之外,B-21轰炸机还具备对无人机的指挥控制能力,即能够在作战区域内与美国空军在研的CCA无人机、“空中僚机”无人机进行有人/无人协同作战。
除此之外,B-21轰炸机采用开放的系统架构,依托强大的信息网络能力,纳入了美军的“联合全域指挥控制体系”,可与网络战、电子战等信息作战力量协同,可与其他有人机、无人机、卫星等组成联合火力体系,对对手高价值目标实施打击。在这种的情况下,B-21轰炸机将成为未来美军联合作战体系中一个重要的多功能作战节点。
紧盯亚太战场
B-21“突袭者”轰炸机的出现适应了美国“大国竞争”的战略导向,为此,美军在不同场合都表示出要将B-21轰炸机部署在亚太地区的计划。
2020年6月,时任负责印度洋-太平洋事务的代理助理国防部长戴维·赫尔维就对记者表示,“我们正在进行投资,如潜艇、新型B-21轰炸机和P-8飞机,以确保我们的持久优势。”美国兰德公司在其研究报告《理清对抗大国最需要的军事能力》中指出,“对手的反介入和区域拒止能力都明确旨在与美国和其盟国部队保持距离,并在足以造成既成事实的时间段内压制美国和盟国的行动。”因此,美国认为日益复杂的竞争环境对美军在印太战区的力量投送构成了严重挑战。而B-21轰炸机正是满足了美国在印太战区可能面对任何冲突的核心诉求,即能够在数小时内到达、渗透并在整个战区内发挥作用。
除了性能上满足特定战场的需要之外,成本较低的B-21轰炸机可形成数量规模,这样才符合美国的战略需求。因此,质量与数量是美军在未来“大国竞争时代”,即所谓高端战争中要保持优势的两个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