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身体验/燃放“情人伞烟花” 港生惊喜连连******
图:传媒学子亲手点燃上栗小型烟花,对烟花制作工艺有更深入了解。\大公报实习记者宋安昕摄
“哇!真的可以自己放耶!”在江西省萍乡市上栗县的江丰烟花城堡下,当工作人员将一根根造型新颖的“情人伞烟花”交到香港同学们手中时,人群中爆发出惊讶与兴奋。对于在香港长大的新一代年轻人而言,烟花爆竹管制十分严格,亲手点燃一支烟花,几乎是只存在于电影或想像中的场景,如今亲身体验,实在感到惊喜。
来自香港教育大学的严钰仪同学小心翼翼地将点火器触碰引线,“情人伞”逐渐旋转起来,火花“滋”地一声迸发,在黄昏暮色中洒下点点金光。她笑着说:“在香港,别说放烟花了,连卖烟花的地方都找不到。小时候看电视里的烟花,觉得好浪漫,今天终于亲身体验到了,还亲自过了一把瘾,感觉像圆了一个小小的童年梦想。”
港生:对小小“火光”多了敬畏与理解
现场气氛瞬间被点燃,欢笑与喝彩持续蔓延。然而,这份快乐并非纯粹的猎奇与刺激。刚刚在上栗花炮博物馆里上了一堂“烟花课”,同学们对手中这小小的“火光”多了一份敬畏与理解。“参观完生产线,看到严格的温湿度监控,才知道烟花背后有这么多科技和安全保障。”严钰仪分享道:“现在拿着它,感觉就不一样了。我会想,它的药剂配方是不是环保的?它的纸筒是怎么做到阻燃的?这不仅是一个玩具,更是一件浓缩了历史、科技和匠人精神的工业艺术品。”
而萍乡上栗焰花爆竹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文军则给出了详细的解释。他说:“因为环保问题,我们现在正在研发一种无硫的微烟的发射药。大家可以看到原先放烟火的时候有很多烟,而且里面含有大量硫。硫会产生二氧化硫,二氧化硫会影响空气,现在我们研发的这个叫做惰性碳,碳基的一个发射销里面不含硫,且是烟雾,烟雾就会减少50%以上,而且成本可以降低40%。”
了解了这么多关于烟花的原理,又亲手体验体验,这让书本上的知识变得立体可观。这束短暂而绚烂的火花,在香港学子心中点燃了对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新思考。当我们回到香港,看到维港上空的焰火时,心中浮现的,将不仅是璀璨的画面,还有上栗工匠们的智慧和努力,以及这段亲手“玩火”却更懂得“惜火”的珍贵回忆。\大公报实习记者戴清莹
肩负重任/外交部发言人勉港生:心怀祖国放眼全球******
在外交部新闻发布厅“蓝厅”,参访团学子旁听外交部例行记者会,并与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交流互动。郭嘉昆指出,青年学子的视野不应局限于升学就业、衣食住行等个人层面,更应拓展到关心身边同胞乃至世界各国人民的福祉。同学们应心怀祖国,放眼全球。香港是国际金融、航运和贸易中心,随着香港与内地融合程度的不断加深,中国的发展红利将不仅惠及内地,也将带动港澳地区,包括未来的台湾都会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可以预见,中国人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声誉会越来越高,每个人都有在世界上出彩的时刻和舞台。”
交谈过后,港生们备受鼓舞。来自拔萃女书院的许咏诗获郭嘉昆点名互动,她在交流后深有感触地说:“这次实地探访外交部,特别是与外交官面对面交流、走进新闻发布厅,让我对国家的外交工作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外交部发言人风度翩翩的气质、坚定而有力量的言辞,让我对外交工作更加充满崇敬之情,我要以此为榜样努力学习。”
此外,政策规划司、美大司、新闻司的三位青年外交官结合自身工作经历介绍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与实践,并围绕中美关系走向、民间外交、国际传播策略及如何讲好中国故事等备受关注的话题与同学们进行分享。

湾区采访团 探秘鄂尔多斯绿色转型“南北和鸣”******
图:联合采访团参观内蒙古百川光热科技有限公司的车间。\王月摄
【大公报讯】记者乔辉、王月鄂尔多斯报道:8月1日,“同心筑梦 共谋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内蒙古行联合采访团走进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的氢能产业园。来自岭南的技术火种,与内蒙古广袤草原上的风、光资源深度融合,谱写出新能源领域的“南北和鸣”。内蒙古正以氢能为纽带,与粤港澳大湾区跨区域产业协同,在绿色转型的赛道上跑出加速度。
据内蒙古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张文智介绍,2024年,内蒙古新能源总装机、新增装机、发电量、绿氢产能、新型储能装机、绿电交易规模等6项指标跃居全国第一。内蒙古正将传统工业场景转化为氢能应用“试验田”──全区每年煤製氢超过700万吨,重型柴油机车、矿用卡车等超100万辆,为绿氢替代提供了广阔空间。
据鄂尔多斯国鸿氢能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震介绍:全球功率最大的石墨板燃料电池电堆──鸿芯GⅢ是由广东国鸿氢能自主研发的核心部件,功率密度较初代提升164%,寿命延长至3万小时以上,彻底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作为大湾区氢能产业链的龙头企业,国鸿氢能2019年与佛山市飞驰汽车合作在鄂尔多斯落地氢能商用车动力系统集成项目,依托内蒙古低廉的绿电成本,打造“绿电製氢─氢能重卡”闭环。这种“广东技术+内蒙古资源”的模式,形成了可覆製的跨区域协同范式。
在包头市达茂旗,华电新能源製氢工程示范项目的电解槽正在满负荷运转。这里每生产1公斤绿氢仅耗电60度,成本约15元,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核心秘诀在于采用了国鸿氢能与中国科学院合作研发的插片式带压电解槽。大湾区企业的技术输出正在重塑内蒙古氢能产业链。国富氢能与香港中华煤气合作,计划通过内蒙古绿氢基地向香港供应国际认证的绿氢,探索“製储运加用”全链条跨境应用。
专家观点/旅游可以“窝囊” 生活不可“躺平”******
“在高强度的压力下,我们会进入到低功耗模式,情绪就像一个非常紧绷的气球,需要得到释放。”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浙江昊梦科技首席心理专家、心理作家、浙江省去哪家族少年警校创始校长王翠芳表示,“窝囊旅游”在心理学上属于一种“逃避性应对”行为,也是一种“及时满足”,“这种行为在短期内减轻压力是可以的,但是如果长期这样,可能会加剧现实社会功能的退化,比如说跟人交往工作、抗压的能力等等都会越来越弱。”
王翠芳建议,当代的年轻人能够注意到心理健康问题,放慢脚步进行沉淀和思考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但是要注意“躺平”不应该成为一种常态化生活行为模式,可以通过一些有意义的低强度的活动去满足娱乐、释放压力的需求,比如看书、听音乐、画画等。
“当我们选择放松自己,去旅游的时候其实也无需为自己贴上‘窝囊’的标签。”王翠芳表示,自我定义“窝囊”实际是一种防御性的自嘲,通过主动给自己贴标签来缓解外界评价的压力,久而久之会强化消极的自我认同。“漂流本身就是放松的,是娱乐的,就带着最轻松的心情去玩吧。此外,我认为社会的支持对年轻人缓解压力也很重要,比如,可以通过组织线上社群或者线下一些轻度活动来帮助年轻人重建真实的人际链接。”
湾区采访团 探秘鄂尔多斯绿色转型“南北和鸣”******
图:联合采访团参观内蒙古百川光热科技有限公司的车间。\王月摄
【大公报讯】记者乔辉、王月鄂尔多斯报道:8月1日,“同心筑梦 共谋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内蒙古行联合采访团走进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的氢能产业园。来自岭南的技术火种,与内蒙古广袤草原上的风、光资源深度融合,谱写出新能源领域的“南北和鸣”。内蒙古正以氢能为纽带,与粤港澳大湾区跨区域产业协同,在绿色转型的赛道上跑出加速度。
据内蒙古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张文智介绍,2024年,内蒙古新能源总装机、新增装机、发电量、绿氢产能、新型储能装机、绿电交易规模等6项指标跃居全国第一。内蒙古正将传统工业场景转化为氢能应用“试验田”──全区每年煤製氢超过700万吨,重型柴油机车、矿用卡车等超100万辆,为绿氢替代提供了广阔空间。
据鄂尔多斯国鸿氢能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震介绍:全球功率最大的石墨板燃料电池电堆──鸿芯GⅢ是由广东国鸿氢能自主研发的核心部件,功率密度较初代提升164%,寿命延长至3万小时以上,彻底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作为大湾区氢能产业链的龙头企业,国鸿氢能2019年与佛山市飞驰汽车合作在鄂尔多斯落地氢能商用车动力系统集成项目,依托内蒙古低廉的绿电成本,打造“绿电製氢─氢能重卡”闭环。这种“广东技术+内蒙古资源”的模式,形成了可覆製的跨区域协同范式。
在包头市达茂旗,华电新能源製氢工程示范项目的电解槽正在满负荷运转。这里每生产1公斤绿氢仅耗电60度,成本约15元,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核心秘诀在于采用了国鸿氢能与中国科学院合作研发的插片式带压电解槽。大湾区企业的技术输出正在重塑内蒙古氢能产业链。国富氢能与香港中华煤气合作,计划通过内蒙古绿氢基地向香港供应国际认证的绿氢,探索“製储运加用”全链条跨境应用。
湾区采访团 探秘鄂尔多斯绿色转型“南北和鸣”******
图:联合采访团参观内蒙古百川光热科技有限公司的车间。\王月摄
【大公报讯】记者乔辉、王月鄂尔多斯报道:8月1日,“同心筑梦 共谋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内蒙古行联合采访团走进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的氢能产业园。来自岭南的技术火种,与内蒙古广袤草原上的风、光资源深度融合,谱写出新能源领域的“南北和鸣”。内蒙古正以氢能为纽带,与粤港澳大湾区跨区域产业协同,在绿色转型的赛道上跑出加速度。
据内蒙古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张文智介绍,2024年,内蒙古新能源总装机、新增装机、发电量、绿氢产能、新型储能装机、绿电交易规模等6项指标跃居全国第一。内蒙古正将传统工业场景转化为氢能应用“试验田”──全区每年煤製氢超过700万吨,重型柴油机车、矿用卡车等超100万辆,为绿氢替代提供了广阔空间。
据鄂尔多斯国鸿氢能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震介绍:全球功率最大的石墨板燃料电池电堆──鸿芯GⅢ是由广东国鸿氢能自主研发的核心部件,功率密度较初代提升164%,寿命延长至3万小时以上,彻底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作为大湾区氢能产业链的龙头企业,国鸿氢能2019年与佛山市飞驰汽车合作在鄂尔多斯落地氢能商用车动力系统集成项目,依托内蒙古低廉的绿电成本,打造“绿电製氢─氢能重卡”闭环。这种“广东技术+内蒙古资源”的模式,形成了可覆製的跨区域协同范式。
在包头市达茂旗,华电新能源製氢工程示范项目的电解槽正在满负荷运转。这里每生产1公斤绿氢仅耗电60度,成本约15元,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核心秘诀在于采用了国鸿氢能与中国科学院合作研发的插片式带压电解槽。大湾区企业的技术输出正在重塑内蒙古氢能产业链。国富氢能与香港中华煤气合作,计划通过内蒙古绿氢基地向香港供应国际认证的绿氢,探索“製储运加用”全链条跨境应用。